为有效整治城市城乡结合部区域部分村道设置道路限高杆,阻碍消防应急车辆正常通行的老大难问题,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主动作为、创新方法,联合萧山区人大、区检察院、区交警、区益农镇人民政府,共同推动和开展“智能限高杆”项目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也是杭州市首个数字化“智能限高杆”项目。
迅速响应,开展排查。在解决道路限高杆阻碍消防应急车辆正常通行的整治过程中,萧山大队联合区检察院、区交警大队,结合日常出警过程中碰到的道路限高杆阻碍消防车通行的实际情况,对全区道路限高杆设置较多的区域进行了比对筛选,最后经过认真的排查和梳理,选定在限高杆设置较多的益农镇开展数字化“智能限高杆”项目试点工作。同时,大队还对全区限高杆等限制性设施的具体地点、设施类型、限制原因、限制情况、是否保留、整改情况、管理预案等7个方面、35个子项进行了详细摸排和登记;据统计,截止目前辖区内共有9个乡镇街道存在32处限高杆高度在2.5米以下的情况。
专题会议,实地模拟。自开展“智能限高杆”项目试点以来,萧山大队多次组织参加项目座谈交流会,参与会议的讨论、智能杆的设计、交通预案的编订等工作。在每次的专题会议上,大队与会人员都能畅谈感受,发表真知灼见,为“智能限高杆”项目试点的提升和优化建言献策,并且多次进行实地场景模拟,为萧山区“智能限高杆”项目试点的正式投入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提高了“智能限高杆”项目试点建设的现实意义。9月24日,萧山区召开“智能限高杆”项目验收会,会上具体介绍了“智能限高杆”设备系统及运行模式,并现场进行了模拟使用。
数字识别,智能管理。“智能限高杆”项目是萧山区数字化治理的又一大胆尝试,也是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在消防应急领域的先行先试,通过数字化识别、智能化管理,真正实现了限高杆在“限制”和“畅通”间的自由切换;为了应对特殊情况,限高杠还设置了一键报警装置,在“收到”报警后,后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看到同行车辆的情况,决定是否予以放行。目前,萧山区所有消防救援车辆、警车及救护车等应急车牌数据都已录入后台系统;今后,加装该系统后升级的“智能限高杆”,都会自动识别消防车、警车及救护车等应急车辆后予以“开门”放行,并于车辆通过后自动“关门”,大大缩减了应急救援时遇阻绕路或者等待人工开门的等候期,用科技打开了“生命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