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宗教场所和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宗教场所安全工作现状,全力落实政府管理职责和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探索形成“动员部署有速、排查隐患有序、设施建设升级、宣传教育有声”的方式,全力以赴维护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稳定。
全面落实,动员部署“有速”。各大队及时提请区政府成立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宗教场所安全工作部署会议,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牢固树立“思想上马虎不得、行动上不得马虎”的工作意识。同时,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排查范围、整治重点和工作方法等,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深入落实,排查隐患“有序”。近年来,巴黎圣母院、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文物保护建筑发生火灾,多数宗教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易燃结构为主,一旦发生火灾,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以江北区为例,联合公安江北分局、区民宗、文广新局、执法大队等部门针对江北区保国寺、慈城古建筑群孔庙、灵山寺、老外滩天主教堂等大小寺庙、教堂等文物保护场所进行“地毯式”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寺庙、教堂以及活动场所内人员密集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灭火器和室内消防栓的完整好用进行细致的查看,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均要求立即整改,确保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截止6月,共检查宗教场所50余家,发现消防安全隐患80处,消除火灾隐患90余处。
加强改善,设施建设“升级”。由于宗教场所离主城区较远,加强宗教场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江北区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例,本身也是宁波市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组建微型消防站,全覆盖落实保国寺内部的门岗值守、巡查巡逻等方面,对隐患进行排查,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并组织保国寺负责人、微型消防站人员、派出所民警等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初起火灾扑救和应急疏散演练。在大队指导帮助下建立健全文保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背包式风力灭火器、移动消防水泵、消防水带、水枪等设备,并建立了训练有素的义务消防队,进一步提高了火灾预警和处置能力。此外,保国寺每年都邀请大队专业人员指导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消防技能训练和灭火演练,有效提高宗教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加之宗教场所各类活动较多,人员密集,人流量大,消防安全工作任务繁重,大队加强对寺庙及其周边活动场所的执勤力量部署,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及时扑救,尽可能降低损失。
营造氛围,宣传教育“有声”。为切实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支队通过投放消防宣传海报、发布警示片等多种方式,加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敲响群众消防安全警钟。主动深入全市各重点宗教寺庙场所,“一对一、面对面”教授消防安全知识,提升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截至6月,共开展消防宣传活动8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消防宣传人员通过开展典型案例授课,向寺庙受训人员指出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火场逃生常识、应急疏散常识等,鼓励参训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讲座中,询问自身遇到的关于防火和灭火的疑问。并时刻提醒游客和周边个体商户以及居民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用火用电,有效增强宗教场所负责人、教职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场所防范和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