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人员24小时值守、应急部门现场督促落实管控、省市相关专家全方位检测……经过10多天紧急排险,因重大安全隐患全线封闭的G318万城大桥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有外地车辆经过,路政人员都会上前耐心劝说,引导司机绕行。
从公路部门日巡发现隐患,到多部门应急处置排险,环环相扣,既确保了事故零发生,又不妨碍市民正常出行需求,这是荆州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一次成功范例。反应迅速、协作默契的背后,离不开荆州区应急管理局建立的一张横向到部门、纵向到基层的“应急网”。
市区镇三级联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应急管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机构一头连着上级党委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承上启下的地位决定了基层应急管理的敏感性和复杂性。
随着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荆州市应急管理局狠抓机构改革落实,在市委、市政府争取了多项支持政策。今年5月,荆州市印发了《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意见》,对各地机构改革之后,乡镇应急管理站如何建、编制多少个、人从哪里来、经费从哪出、标准是什么、职责多少项等问题一一进行了明确。
为了帮助乡镇打通“最后一公里”,荆州区将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积极组建执法大队,确保延伸派驻每个乡镇的执法人员不少于2名,目前11个乡镇已确定了18名执法人员,未到位的空缺编制正在加急落实中。
“随着执法力量的下沉,今后,基层执法的覆盖面扩大了,安全隐患的排查也会更及时了。”荆州区应急管理局局长胡华峰告诉记者,目前,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人员均落实了特殊岗位津贴,乡镇一级实现了专人专岗,市区两级的工作部署、上级领导的批示指示、自然灾害预警、森林火灾防范等工作,在一线有了“回音”,在基层有了着落,真正做到了市区镇三级联动,指挥协可以实现立体化,又可以实现扁平化。
为增强工作敏锐性,扩大覆盖面,荆州区各街道、社区还专门聘请了应急管理协管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放大镜”作用和“预报员”功效,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露头就打,取得了良好效果。
荆州区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熊久兵说:“基层‘最后一公里’打不通,应急管理工作往基层延伸就是‘死胡同’,基层一通,上下贯通,工作落实的效果自然就好了。”据悉,今年以来,荆州区共责令停产停业非法、违法企业10家,关闭非法违法企业15家。
事不完人不撤
“街道和乡镇处于行政序列的末端,‘最后一公里’不仅要打通,还要管好小、散、远、直、弱企业。”在胡华峰看来,打通只是基础,而真正消除“最后一公里”安全隐患才是关键。虽然相关文件下发了,但落实到基层,需要一个过程。受制于人员配备不到位、编制未落实等问题,部分基层应急站出现了“执法难”现象。
位于荆州市西北部的马山镇,是距离荆州区最远的一个乡镇,全镇81家小微企业,应急站却只有2名管理人员,且都没有执法权。面对管理人员职责不清、执法力量未到位等情况,马山镇充分发挥镇领导核心作用,启动协调联动机制,既可以开展有计划执法的“常规战”,也可打赢随叫随到的“遭遇战”,乡镇应急管理站和安委会办公室成为统筹区域应急管理、有效联接各方、协调指挥有力的坚强“轴心”。
“监管中,如果发现企业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我们会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应急管理站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站、司法所等单位,集中优势‘兵力’,开展联合执法,及时消除隐患。”据荆州区马山镇应急管理站站长罗小波介绍,如果在排查中发现重大隐患,他们还会坚持随时发现随时报告的要求,第一时间向区应急管理局申报,做到“事不完、人不撤”。
除了乡镇本身的联动协调机制之外,区应急管理局还建立了分片协作机制,集中执法力量,在一定的时间内针对一个重点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突出解决难点问题。
不久前,马山镇应急管理站在隐患排查中发现,马山镇联山村某油脂加工厂无证经营,且安全管理跟不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应急站多次上门督促整改,但业主情绪激动,拒绝整改,受困于该乡镇执法人员没有执法权,只能上报区应急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接到报告后,随即调派离该镇最近的乡镇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最终将工厂关停。
织密监管网络
荆州区在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过程中认识到,纵向通了还不够,监管还必须实现纵横交错。
机构改革之后,部门监管职责的变化,人员的变动,都成为确保横向通畅的“堵点”。
荆州区应急管理局分管局机关建设的副局长周洪英说:“机构改革后,我们的工作任务多,压力大,光靠我们一个部门是干不完的,也是干不好的,必须主动沟通,把部门横向联系建立起来,让部门都动起来。”
从7月份开始,荆州区应急管理局及区安委会办公室积极与区直单位沟通协调,针对人员变动和机构改革实际,出台文件明确了安委会成员单位、18个专委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每季度听取专业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述职,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半年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打通了横向联络的壁垒,确保了各项工作机制顺畅。在改革后,各议事协调机构实现了全盘动起来,工作转起来。
按照“迎大庆、保军运”要求,10月初,荆州区公路局对全区路桥进行了日常巡查。10月23日,当工作人员巡查至G318万城大桥时发现,该桥17跨与18跨出现4厘米高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荆州区应急管理局在收到情况汇报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多部门排险,并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该桥进行全方位检测,后鉴定为5类危桥。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荆州区组织了交通管制专班,加大管制力度,路政、交警联合24小时值守,并与枝江市相关部门做好对接。由于各项应急管控措施得当,现场未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