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提出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队伍建设方针,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指明了方向、赋予了使命、立起了标准、凝聚了力量。训词千钧重,授旗寓意深。山东省应急管理系统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旗并致训词的重要意义,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以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加大力度,建设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高效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山东省应急管理系统顺利完成省市县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和人员转隶,加强内部职能融合和再造,构建了防灾、减灾、救灾、指挥、监管、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工作体系。及时提请调整省政府安委会及16个专业委员会、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并抓住省级机构改革机遇,研究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职责,协调落实到相关部门“三定”方案中。
二是率先出台应急管理三年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建体系、建平台、建中心、建队伍、建机制、建责任”的工作要求,着眼今后三年,围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的全过程管理,明确了九大任务、十二大工程,搭建了全省应急管理体系的“四梁八柱”。
三是大力推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山东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打造功能设施完备、联络精准通畅、指挥灵敏高效的指挥中枢。在全省布点建设森林火灾、危化品事故、自然灾害、海洋灾害、矿山和地质灾害五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鲁中、鲁东、鲁南三大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心。积极推进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到2021年全省部署13架H135直升机,实现全省航空救援80公里飞行半径30分钟全覆盖。编制2019年至2021年三年应急演练计划,先后组织开展全省森林火灾综合实战演练、全省地震救援综合演练和全省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演练,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磨合应急指挥协调机制。
四是积极推动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山东省委、省政府将消防救援队伍纳入地方表彰奖励体系,出台首个省级职业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全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系统推动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3年投资近15亿元集中加强高精尖消防装备建设,科学布防全省消防救援执勤力量,推动作战响应由“被动应战型”向“主动经略型”转变。省、市、县三级分别依托消防救援作战指挥中心建立联调联战应急指挥平台,构建政府统一指挥、消防主战主调、部门联动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救援模式。
五是全力打赢安全生产持久战攻坚战。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制度规定,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城市安全发展,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坚持预防为主,强力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建立风险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工作体系,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领域、重点环节,大力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统筹规划,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当前,山东省应急管理事业正处于爬坡期、过坎期、攻坚期并存的关键时刻,面临重大考验,肩负光荣使命。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统筹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奋力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创新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一个理念”,即大应急理念。国家成立应急管理部门,旨在加强、优化、统筹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提高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应急管理部门,必须深刻领会机构改革赋予的职责使命,积极适应“全灾种”“全过程”任务需要,整合各方面应急资源和力量,攥紧拳头、集中发力,努力实现从注重事后救助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
二是统筹建设“两个体系”,即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着力建设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快以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构建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着力构建“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不断增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形成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体,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等为专业骨干,社会救援力量为重要支撑和补充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战备训练和实战演练,实行联调联战,推动各方面应急救援力量形成合力。
三是抓紧抓牢“三基工作”,即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和安全生产基本盘。整合优化目前的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力量,建立以安全监督管理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基础。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从根本上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全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整体提升应急管理指挥保障、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决策支持、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基本能力。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紧紧扭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加快完善责任体系,真正形成严肃、刚性的责任链条,努力实现安全责任零缺位。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源头治理上保持定力,在专项整治上精准发力,在监管执法上持续加力,筑好安全生产“防火墙”。综合运用安全承诺、异地执法、“红黑名单”、联合激励惩戒、行刑衔接等措施,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四是正确处理“四对关系”。防与救的关系:防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涉灾部门负责本行业相关灾种预防工作,应急部门做好综合防范工作;救是应急部门主要职责,但涉灾部门要做好前期处置、灭早灭小工作。破与立的关系:应急部门把以前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相关职责进行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要实现功能再造的化学反应。上与下的关系:既要分级负责、分级响应,又要上下贯通、上下联动。上级要对下级进行工作指导,下级要坚决服从上级工作指令和应急命令,确保全省应急管理系统令行禁止、政令通畅。内与外的关系:对外,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工作协同,建立完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对内,要从信息报告、队伍调用、物资调拨、灾情发布等方面,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确保运转高效、反应迅速。